《多難而偉大的十九世紀》一書中,湯馬斯 ? 曼說:在我們的時代,人類命運通過政治表現它的意義。近100年過去了,特別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,這一論斷的影響,仿佛越來越大。
自從坐上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,祖國就內憂外患不斷,問題屢見不鮮。中興事件到華為孟晚舟一案,可謂曲折離奇,“小小的芯片”警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;中美貿 ' 易談判可以說是一波三折,“大大的貿易戰”提醒了我們,“ 打鐵還需自身硬 ”。疫情尚未遏制,舉國一片悲情,它喚醒了人們:在發展之外,還需要健康如影隨形。“紅眼病” 與 “氣人有恨人無”的跳梁小丑,“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 ” 的魑魅魍魎,讓世人警醒:與邪惡的斗爭仍然任重道遠。
當互聯網蓬勃發展,自媒體波濤洶涌,比瘟疫傳播更快的當然是謠言。信息閉塞才謠言四起,不明真相,人心才最容易浮動,恐懼會帶來恐慌,行為多是盲從。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”
,再也不符合時代特征; “旁聽則明,兼聽則信”中間,藏著“良藥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
” 。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,讓我們拒絕妄議時政,杜絕以訛傳訛,小心妖言惑眾,防止別有用心。為了抗擊疫情,整個中華民族的行為,如同陶淵明在《形影神贈答詩》中的寫照:
縱化大浪中,不喜亦不懼;
應盡便須盡,無復獨多慮。
意思是說:人,生在天地之間,不要天天為你自己的事憂心忡忡;你應盡的責任,要盡職盡責,不要計較你可以得到多少回報。
諾大的中國,又是封城,又有數以億計的人居家自我隔離。能做到水電不停,物流依舊,生活物資供應充足,社會秩序相對穩定,國家機器運轉可以說是有條不紊。人們為愚昧悲憤,為英雄感動,為眾志成城熱血沸騰,對祖國信心滿滿,對早日戰勝疫情充滿期待。這一切要感謝偉大的時代,感恩日益強大的祖國。疫情當道,每個人有他的愛國方式,足不出戶,才能夠對得起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!
疫情過后,對于中小企業,最可怕的是會迎來本不屬于它們的“寒冬”。我們能以
“一省包一市 ”的方式,支持湖北省16個市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。也可以傾一國之力,調動任何資源為我
。
400電話